根据《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湘政发〔2017〕3号)精神,湖南文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将秉持“面向区域发展,突出特色研究,建设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的宗旨,坚持以培养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为抓手,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突出湘西北研究中心的定位,推动湖南文理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跨越式发展。
一、建设口径
本学科理、工融合,以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所属二级学科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主,光学工程、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
二、建设目标
(一)近期(2020年)目标
围绕湖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及学科发展趋势,全面按照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的要求进行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力争使本学科有高水平学术带头人3人以上,教授8人以上,博士比例超过80%,造就一支在国内有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紧密衔接的研究队伍。形成3个水平较高、比较稳定、能够相互支撑的学科方向。联合攻关、激励创新,紧跟学科前沿,创造有影响的突破性成果。加强教学、科研条件与基地建设,以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将学科建设与社会服务、本科人才培养有效结合。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学术见长、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省内同类院校领先的应用特色学科,并成功申报硕士学位点。
(二)中期(2030年)目标
按照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学科师资队伍、科研服务和基本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学科体系。整合资源,凝练方向,聚焦目标,上台阶、提水平。以区域特色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学科为目标。
(三)远期(本世纪中叶)目标
逐渐形成团结协作的科研群体和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使整个团队的学术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基础理论研究瞄准国际前沿,获得国家级重大项目、出原创性成果;应用技术研究要为行业企业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研发新技术产品,使本学科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争成为国内一流建设学科。
三、建设基础
(一)优势特色
1.学科特色鲜明,研究方向清晰。建有“十一五”光学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光学和无线电物理为“十二五”校级重点学科;形成了“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量子技术与器件”和“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电子信息集成、传感与检测、量子信息与技术、光电材料特性研究、微弱信号处理及系统建模、图像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结合地方经济需求,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2.学科梯队结构合理。本学科有成员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硕士4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8人。
3.学科平台丰富。拥有省级光电信息集成与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平台。并与本区域的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和教学平台,进行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二)重大成就
本学科已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教学成果,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以来的主要科研成绩如下:
1.论文专著:发表论文近150篇,在《Physics Letters A》《Physical Review A》和《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2.科研项目和获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省部级项目14项、市级科技项目34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常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完成与学科相关的横向课题13项,其中3项成功实现了产业化,累计实现产值4亿多元,利润数千万元。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目前已获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共4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
3.科研经费:从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科研进账经费合计1039.66万元。
4.教学研究:共承担教研项目近20项,其中省级教研项目5项;出版教材2部;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三)国内外交流
对外学术交流不断扩大,影响力较大。2014年以来,主办高水平学术会议3次,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150余次;与英国伍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外4所高校开展了教学与科研交流,教师出国进修6人;与中国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等在学术交流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同时,还积极参与了常德市的各种科技交流活动。
(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本学科积极开展了与地方企业的多方面合作,为常德光电信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军工专业光电企业,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唯一一家保军光电企业。湖南文理学院与华南光电联合申报的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主要实验研究方向是光电信息处理及集成等方面,是我国技术或缺的领域。另外还与德山国家级经济开发相关企业如:湖南哲能赫新能源责任有限公司、华富高科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度的产学研合作,有效开展了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等社会服务。
(五)面临的机遇挑战
湘西北重镇常德作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已从历史上“国家战略覆盖盲区”转变成“国家战略叠加洼地”。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常德工业企业中的重要板块,迫切需要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人才资源支撑。正值此时,我国和湖南省提出了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要求,为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经过多年培育与建设,本学科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科优势和特色已经凸现,但高水平成果需进一步增强积累;虽然拥有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队伍,但由于现有学科成员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有一定差异,所以需要进一步整合团队力量,进一步培养学科领军人物。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契合度及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用”合作力度均有待加强。
四、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
1.具体措施
(1)做好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支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和物理学专业。继续加强对6个省级平台的建设力度,构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开放平台。
(2)利用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契机,促进本学科专业向应用技术型专业深度转型发展。与地方企业联合建立一批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平台,建立一套长效的人才培养、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合作机制。
(3)加强横向联合,与国内高校联合外培养硕士研究生,进一步积累研究生教育的经历和经验。积极实施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2. 进度安排
2018年,充分利用学科平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出版教材1-2部。
2019年,完善教师工作室相关制度,全面实施与总结,促进本学科专业转型发展;建立合作机制。
2020年,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外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力争省教学成果奖1-2项。
(二)科学研究
1.具体措施
(1)形成合力,争取在高水平科研成果上有所突破
重视创新团队和学科研究群体的建设,通过构建大学科,组建大团队,努力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产生大成果。具体途径如下:
一是紧跟学科研究动态,以本地电子企业为重点,发挥团队研究力量,进行学术研究,注意凝炼学科研究方向,研发出一批高水平的产品,保证高层次的课题立项。
二是发挥现有学科平台在科研方面传递学术信息、引导科研选题、带领研究队伍的作用,组织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和产品研发,通过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扩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政府决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进一步密切学科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系,采取多种方式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产学研合作中形成若干个亮点,从而切实提高学科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科发展的推动力。
(2)突出重点,加快高水平学科团队建设
采取一切办法,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条件和科研机会,尽快提高学科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力争在学科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上有重大突破,真正构建起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2. 进度安排
2018年,进一步优化特色,力争SCI、EI检索论文20篇以上,国家项目立项1-2项。
2019年,加强科研团队合作,获发明专利1-2项,国家项目立项1-2项,出版专著1部。
2020年,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成果转化1-2项,国家项目立项1-2项,争取获省级成果奖1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
1.具体措施
(1)坚持人才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积极鼓励广大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后,做好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成员的海外进修。要求45岁以下的博士教师必需要有一次以上到国外名校、名师访学的经历;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需要有行企业工作经历。同时,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形成一支学历和学位层次高、研发能力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专任教师队伍。
(2)进一步做好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聘请院士、长江学者、等专家为客座教授,指导人才培养,并不断地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学术交流。
2.进度安排
2018年,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强队伍建设。
2019年,晋升1名教授,双师型教师增加2-3人。
2020年,学科学术梯队稳定在25人左右,力争引进或自培养1名学科带头人。
(四)社会服务
1.具体措施
(1)对接一批地方高薪技术企业、规模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提高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科在地方的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先导,与地方大中型企业联合申报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保证学科方向更加独特,定位更加准确,特色更加鲜明。
(3)进一步建设好“光电信息集成与光学制造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级平台,力争建设国家级光电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进一步加强与市政府各部门的合作,保证与学科点有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数量稳步增加。
2. 进度安排
2018年,加强服务团队建设。
2019年,派出相关服务团队2-3个,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联合申报各类项目2-3个。
2020年,联合企业技术攻关,获发明专利2-3个,力争转化。
(五)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1.具体措施
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间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要学习他们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具体方法:
(1)选派学科成员出国培训学习;
(2)参加国内外高层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讨活动;
(3)聘请国内外专家指导学科建设和申硕工作;
2. 进度安排
2018年,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出国进修。
2019年,聘请外籍专家1名来校指导。
2020年,参与国际交流人数达15人次,争取国家留学基金1项。
五、预期成效
(一)学科水平
造就一支在国内有影响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紧密衔接的研究队伍,形成3个水平较高、比较稳定、能够相互支撑的二级学科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巩固学科特色与优势,使本学科建设及学术影响达到省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成功申报硕士学位点。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学术见长、特色鲜明、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应用特色学科。
(二)人才培养
注重将学科建设成果充分应用到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极大地促进本科教学工作。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项目5项以上;学生获得专利6项以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篇以上;在各类专业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获得国家级奖2项以上,省级奖15项以上,考研率在18%左右,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方法,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科学研究
在原有研究基础上,整合研究力量,取得一批国内乃至国际有一定影响的成果。争取获得多项以上国家级项目,力争做出有原创性和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每年发表较高水平论文40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0篇以上文章被SCI、EI检索;密切与相关企业合作,争取学科的某些研究方向成为湖南省研发中心,努力打造出一个较高层次学术研究和新技术产品研制基地,并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四)社会贡献
充分发扬学科优势,积极参与地方与区域经济建设,为常德市乃至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出人出力,提升本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水平,为地方经济的外向发展做出贡献。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平台为纽带,在电子信息系统集成与应用、量子信息技术和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与实现等领域,加强学科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联系,不断提升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
(五)国内外影响
将本学科建设成为学术见长、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省内同类院校领先的应用特色学科。